• 會員登入
    CLOSE
  • 關於THM
  • 產品介紹
    • 回上一頁
    • 藥局通路
    • 有機通路
    • 明星商品
    • 口碑推薦
    • 品牌合作區
  • 健康Smile專欄
  • 最新消息
    • 回上一頁
    • 活動訊息
    • 活動記錄
  • 通路據點
    • 回上一頁
    • 我想去藥局購買
    • 我想去有機店購買
    • 線上商城
  • 健康管理問與答
  • 聯絡我們
  • 部落格
    • 回上一頁
    • 健康新知
    • 有機店家介紹
  • 會員登入
  • Copyright © 2017 MIRACLE

微生物與我們的大腦與個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首頁
  • 健康Smile專欄
  • 消化道保健

健康Smile專欄

  • 抗癌新知
  • 防癌飲食
  • 過敏預防
  • 消化道保健
  • 健康新知
              


案例啟發
   
    馬丁·布萊澤醫生分享到當他還是一名醫科學生時,一名可愛的11歲男孩到醫院急診,兩天前,他突然出現發燒與胃部不適。第二天發燒情況惡化,住院第三天,男孩身上出現了大範圍的紫色斑點。 急診室的醫生很快意識到這個男孩患有落基山斑疹熱,這是由感染了一種立克次體細菌的蜱蟲叮咬引起的。細菌在男孩血管內快速繁殖,引發體內激進的免疫反應。且因為細菌孳生並侵入腦部血管,進而引起腦炎並伴隨腦部腫脹而引起強烈的頭痛。
    當布萊澤陪同醫生去看那個男孩的時候,發現家人將病房的燈光關掉,因為光線會刺痛男孩眼睛。他的身體上覆蓋著紫色斑點,男孩正在床上掙扎全身被汗水浸濕。男孩因為細菌侵入而產生幻覺,他大聲地語無倫次大喊大叫著⋯不雅的穢詞。
    就如布萊澤博士在書中”Missing Microbes”中所解釋的那樣,這個男孩開始服用一種名為四環素的抗生素,僅僅五天後,他便出院了。

微生物與我們的關係

 
            
   
    根據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題為“精神病的診斷”一書,其他細菌感染如斑疹傷寒、傷寒
、退伍軍人病和Q型流感等都可引起精神病。而Gut Microbiome「體內微生物群」,是健康和科學的重要話題,當然並非所有微生物都是壞的。前面所提到了這些病原微生物,但人體內總是有著數千種不同的細菌。
    然而,很難想像我們的消化道中的微生物如何有助於我們的日常認知和大腦功能。在落基山斑疹熱的案例中,當致命的病原體在體內引起人的精神狀態的急劇變化也就不足為奇了。然而,當我們將它們取出時,通常存在於消化道中的微生物與我們的大腦如何運作之間的關係就變得明顯了。

 

動物的體內菌叢實驗


    科學家觀察很快注意到「無微生物的小鼠」下稱無菌鼠(註1)的個性與消化道有微生物的小鼠不同。無菌鼠更容易冒險,他們可以自由地探索周圍的環境。這些無菌鼠在開放的領域中持續徘徊,但對於小鼠來說,這是一種很容易被捕食者殺死的威脅行為。科學家還注意到這些無菌鼠還有與記憶力相關的缺陷。
 

糞便移植的神奇效果

 
    由於製造無微生物的人類是非常不道德的,這些樣的人體實驗是沒有做過的。但是......你可能聽說過一些接受糞便微生物移植後的人反而變得肥胖。糞便微生物群移植或FMT就像它聽起來一樣,從一個健康的人那裡拿走糞便並將其植入另一人的消化道中,以便分享捐贈者的健康微生物群。 當然糞便移植不是常見的療法,但已知是困難梭狀桿菌感染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一個案例中,一名女性感染困難梭狀桿菌進而進行糞便移植,糞便的捐贈者為女性患者的16歲的超重女兒。移植進展順利,成功治癒了女子的問題。但是,在16個月的時間裡,這位女士的體重持續增加,儘管堅持不懈的飲食和鍛煉努力,但仍然無法減緩持續增加的體重。
    既然微生物移植可以改變一個人原本的體態,那個性呢?

 

微生物跟我們的個性

 
    2011年,麥克馬斯特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用兩種不同類型的實驗室老鼠進行了實驗。一種類型的是個性相當焦慮的小鼠,另一種類型是善於交際和外向的小鼠。為了實驗數據,他們將小鼠放在升高的平台上並記錄它們需要多長時間才能下台。具有焦慮個性的老鼠平均慢慢地花了四分半鐘,小心翼翼地離開了平台。“外向型”老鼠在幾秒鐘內跳了下來。然後,科學家們改變了兩種類型小鼠的微生物群並再次進行了平台測試。在接受焦慮老鼠的微生物後,具有外向性格的老鼠現在花了一分鐘才下了平台。另一方面,在從外向老鼠身上獲取微生物後,“焦慮”的老鼠更快地離開平台一分鐘。該組顯示的是,在這些小鼠中,焦慮的行為和水平取決於哪些微生物存在於它們的消化道中。

    體內微生物群的變化不僅使行為發生了可觀察到的變化,而且也影響了大腦化學反應。事實上,消化道中會發生各種可能影響大腦的化學反應。甚至有研究確定哪種特定的微生物會產生哪種神經遞質。例如,估計我們的血清素中有90%是在消化道中產生的,並且已經發現這些血清素中的一些是由這四種微生物(念珠菌,鏈球菌,埃希氏菌和腸球菌)產生的。另外兩種微生物(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Lactobacillus and Bifidobacterium)所產生γ-氨基丁酸或“GABA” - 我們的主要抑制性神經遞質,具有放鬆和抗焦慮作用。基本上我們消化道裡有著各種大大小小的微生物”藥廠”,產生出各種不同的物質來影響我們的大腦。事實上,消化道及其微生物似乎對大腦影響如此之大,從小鼠的研究與糞便移植的案例可以發現這樣的連結。
 

微生物與抗生素的關係

           
   
    而有關消化道微生物組的信息讓您開始懷疑有多少精神疾病或者病症是可以連結與消化道不健康有關。而一項會破壞消化道菌叢平衡的物品就是:抗生素,而抗生素確是現在我們必須用到的「生命保護劑」。
僅在美國,就有數千萬人因輕微的不適而開出抗生素。 60%至80%的兒童被醫生抱怨喉嚨痛或耳痛,就會給予抗生素。且抗生素是治療各種炎症、細菌黴菌感染的必須療程。那麼,所有這些抗生素能否影響年輕的消化道微生物組和這些孩子的大腦發育?

    來自父母的一些報告稱,少數孩童因為感染使用長期抗生素治療會出現類似自閉症的症狀。根據Finegold醫師指出,抗生素消滅或抑制消化道中的多種微生物,但梭狀桿菌是其中很容易產生抗藥性的。

 

壞菌與自閉症的案例

 
    一個名為“自閉症之謎”的CBC節目以艾倫·博爾特的個案做為範例,她解釋了她的兒子安德魯的行為在經過2至3個半月的耳部感染後,歷經6個療程的抗生素治療後如何大幅改變。療程後,安德魯被診斷出患有嚴重的自閉症。但醫生認為安德魯是天生患有自閉症而不願進行治療。母親艾倫堅信兒子是因為治療後所產生的副作用而努力找尋解答。在研究中發現了有關梭狀菌的資訊,因此她開始尋找願意讓安德魯上嘗試一種名為“萬古黴素”抗生素的醫生,而萬古黴素是專門針對梭菌屬的細菌非常有效的抗生素。終於,她終於找到一位同意測試她理論的醫生。他們嘗試了萬古霉素的療程後,發現了驚人的效果。抗生素讓安德魯自閉症出現了改善。

    現在,關於自閉症的原因得出的結論在過去並沒有實際幫助,但是目前有越來越多的數據與研究在自閉症的產生跟消化道的干擾有關。一個不好的消化道生態系統也可以解釋自閉症兒童所常見的腸胃問題。據估計,高達70%的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也有腸胃問題。
   
    自閉症可能與消化道健康中斷有關的疾病之一,對消化道微生物組的研究很快在 2010年至2015年期間發表了大約3600篇關於這一主題的相關文章。布萊澤醫生總結說「完全失去身體的微生物幾乎與失去你的腎臟或肝臟一樣糟糕」。
    因此,希波克拉底所說的名言“所有的疾病始於消化道”、”讓食物成為你的藥”就是在告訴我們照顧好自己身體的微生物生態是最重要的!
 
註一:無微生物小鼠,為消化道無菌的實驗用小鼠
文章翻譯整理自: What I have learned頻道 “How the Microbiome affects the Brain"

 
 
回上層
代表線:02-87713218
臺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4段285號5樓
營養諮詢專線:0800-669869
Design by WebTech 網頁設計
本站是採用全世界最先進的SSL 256bit 傳輸加密機制